celine681 發表於 12-1-2011 12:27:05

火星上存在板塊運動-25萬年間存在的證據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板塊運動在火星地質歷史中可能佔有重要地位,這一觀點和傳統看法相悖。 此前科學界一般認為由於火星太小,其較快的內部冷卻速度不允許它存在板塊活動。科研人員認為火星奧林匹斯火山西北側的一大片區域可能保存著板塊活動的證據。 這片區域存在大量的山脊和斷崖。證據:奧林匹斯山附近的三座巨型火山,它們一起構成了火星塔爾西斯高原的主體。 這也是尹安教授重點關注的區域。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板塊運動在火星地質 歷史 中可能佔有重要地位,這一觀點和傳統看法相悖。 此前 科學 界一般認為由於火星太小,其較快的內部冷卻速度不允許它存在板塊活動。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認為火星奧林匹斯火山西北側的一大片區域可能保存著板塊活動的證據。 這片區域存在大量的山脊和斷崖。
  華人地質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尹安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說:“這是火星在過去25萬年間存在板塊活動的證據”。 傳統觀點認為火星由於體積質量均遠小於 地球 ,內部會很快冷卻,因此在較近的 歷史 時期不應當存在需要靠岩漿驅動的板塊活動。
  但是尹安教授認為他已經找到了切實的證據來證明火星表面的很多地貌特徵和板塊活動有關,甚至今天仍在發生作用。
  美國 太空 網的報導稱,如果這一研究結果獲得證實,它將大大增加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因為板塊運動將有助於碳循環的進行,而碳是構成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
  尹安教授在上個月召開的美國 地球 物理學聯合會會議上報告了他的 發現 。 他說:“人們認為火星上存在板塊運動,但是我認為我有證據來證實它的存在。”
  他的研究主要藉助於兩艘美國火星探測飛船拍攝的圖像,即火星奧德賽和火星勘測軌道器。
  尹安教授表示,很多的圖像之前都沒有得到詳細的研究。 這些圖像中顯示大量的斷崖、褶皺和階地構造,如果這些構造放到 地球 上,將是地質學家眼中經典的板塊運動特徵。
  另外一些照片中有彎彎曲曲的溝槽,這同樣和構造運動有關係。 他說:“這是典型的活躍構造活動的表現。所有這一切,如果放在 地球 上,你會毫不猶豫地指出,說它是活躍的。”
  一般情況下,研究人員傾向於將這些地貌特徵歸結於諸如滑坡等事件,但尹安教授絕非唯一一位認為火星存在板塊運動的 科學 家。
  他們中有一部分專家認為火星表面那一長串筆直的火山錐就是板塊活動的表現。 其中最明顯的一處就是位於奧林匹斯山附近的三座巨型火山,它們一起構成了火星塔爾西斯高原的主體。 這也是尹安教授重點關注的區域。
  研究中,尹安教授同樣注意到了火星表面巨大的水手谷,這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系統,長2800英里(4500公里),深達7英里(11000米)。 此項研究同樣將其視作一處構造地貌。

http://www.4908.cn/upload/2011_01/110106132915891.jpg

http://www.4908.cn/upload/2011_01/110106132915892.jpg

http://www.4908.cn/upload/2011_01/110106132915893.jp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星上存在板塊運動-25萬年間存在的證據